提示
提示
完成工程师认证,即可发布配方
铅

1.主要用作电缆、蓄电池、铅冶炼、废杂铜冶炼、印刷、焊锡等。用于化合物半导体、致冷元件、红外光电转换器件、高效温差元件以及焊料,分析试剂、还原剂等。 2.用于制造化合物半导体、红外光电转换器件、温差元件等。还用于制备蓄电池、熔断保险丝、铅板、冶金和化工设备衬里及X射线的防护层等。用于化合物半导体、致冷元件、红外光电转换器件、高效温差元件以及焊料等。 3.用于制造化合物半导体、红外光电转换器件、温差元件等。
4.用作分析试剂,如作还原剂,铱与铂和铷分离用试剂。蓄电池材料。X射线防护材料。合金制造。
产品名称
  • 中文名
  • 英文名
    Lead
  • 中文别名
    水质铅标样 | 电解铅,铅PB
  • 英文别名
    EINECS 231-100-4
    MFCD00134050
    Lead
    lead powder
  • 常用名
  • C A S号
    7439-92-1
物理性质
  • 密度
    11.340 g/cm3
  • 沸点
    1740 °C(lit.)
  • 熔点
    600.6 ºC
  • 化学式
    Pb
  • 结构式
  • 闪点
    N/A
  • 分子量
    207.20000
  • 精确质量
    207.97700
  • P S A
  • 外观形状
    灰色金属颗粒,闪光的,金属薄片,片或粉末
  • 储存条件

    应存放于清洁、干燥和无酸、碱气氛的库房内。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防雨淋和防潮,不得剧烈碰撞。

  • 稳定性
  • 水溶解性
  • 形态
    带蓝灰色、有金属光泽的软金属(面心立方)。
  • H L B值
  • 粘度
  • PH值
作用/用途
1.主要用作电缆、蓄电池、铅冶炼、废杂铜冶炼、印刷、焊锡等。用于化合物半导体、致冷元件、红外光电转换器件、高效温差元件以及焊料,分析试剂、还原剂等。 2.用于制造化合物半导体、红外光电转换器件、温差元件等。还用于制备蓄电池、熔断保险丝、铅板、冶金和化工设备衬里及X射线的防护层等。用于化合物半导体、致冷元件、红外光电转换器件、高效温差元件以及焊料等。 3.用于制造化合物半导体、红外光电转换器件、温差元件等。
4.用作分析试剂,如作还原剂,铱与铂和铷分离用试剂。蓄电池材料。X射线防护材料。合金制造。
制备方法

1.电解法以1号铅锭为原料,采用贝特(Bett)炼铅法,以氟硅酸作为电解浴。其电解精炼的条件为:电解液组成含铅80~100 g/L、氟硅酸90~140 g/L,电解液温度34~40℃,槽电压0.6~0.7 V,电流密度0.98~2 A/cm2。经电解精炼后,制得99.999%高纯铅。再以99.999%高纯铅为原料,经电解精炼进一步提纯,制得99.9999%高纯铅。

2.向5kg分析纯冰醋酸和500g分析纯醋酸酐的混合液中加入10kg分析纯的PbAc2·3H2O,微微加热使其溶解。冷至室温后,将100g纯硫代乙酸或100g纯硫脲溶于热的无水乙醇形成的溶液迅速而均匀地搅溶。再置水浴上加热,直至PbS凝结析出完毕。放置沉降之后,用玻璃砂芯漏斗将PbS抽滤除去;用二次蒸馏水将滤液稀释,使绝大部分的PbAc2·3H2O再沉淀析出。将糊状微细结晶吸滤,然后再按上述方法操作一次或两次。随后把纯制的盐干燥。将它分作若干份置于有盖的瓷坩埚中加热,即生成金属铅与少量的氧化铅。加热温度不得过高,勿使PbO熔融。待醋酸铅分解完毕后,小心除去铅表面氧化物的膜,并将熔成液态的铅浇铸到适当形状的容器中。

上述操作中所用的一切器皿、仪器装置均在使用前用溴和硝酸的混合物及二次蒸馏水彻底洗涤。

3.以含铅100g/L和硅氟酸 ( 游离)130g/L的溶液为电解液,电解 温 度 为 30~35℃,电 流 密 度100A/m2以上,阳极应用隔膜以防阳极分散,该电解法可获得较高纯度铅。

4.电导水使硝酸铅 ( 或醋酸铅)重结晶三次,然后制成电解液进行电解。电解温度18~20℃,电
度强度1.2A。该电解法可制得试剂铅。

安全提醒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化学品英文名称: Lead;Lead flak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7439-92-1
分子式: Pb
分子量: 207.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铅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损害造血、神经、消化系统及肾脏。职业中毒主要为慢性。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神经病(以运动功能受累较明显),重者出现铅中毒性脑病。消化系统表现有齿龈铅线、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腹绞痛见于中等及较重病例。造血系统损害出现卟啉代谢障碍、贫血等。短时接触大剂量可发生急性或亚急性铅中毒,表现类似重症慢性铅中毒。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粉体在受热、遇明火或接触氧化剂时会引起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铅。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无资料
自燃温度(℃): 引燃温度(℃):790(粉)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0.03mg/m3[铅烟] 0.05mg/m3[铅尘] 前苏联MAC:0.01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需防止烟尘危害。
呼吸系统防护: 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必要时可采用安全面罩。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灰白色质软的粉末,切削面有光泽,延性弱,展性强。
pH:
熔点(℃): 327
沸点(℃): 1620
相对密度(水=1): 11.34(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0.13(970℃)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最大爆炸压力(102kPa):0.2,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10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引燃温度(℃):790(粉)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Pb
分子量: 207.2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硝酸、热浓硫酸、碱液,不溶于稀盐酸。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电缆、蓄电池、铅冶炼、废杂铜冶炼、印刷、焊锡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氧化铅。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水中浓度 0.1mg/L时,水体的生化自净能力受抑制,浓度 1mg/L时,使BOD5降低 23%。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大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卫生标准(GB 7355-87),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4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原料简介
应用范围
毒性和生态
安全信息
符号 GHS07 GHS08 GHS09
GHS07, GHS08, GHS09
信号词 Danger
危害声明 H302 + H332-H351-H360Df-H373-H410
警示性声明 P201-P261-P273-P304 + P340 + P312-P308 + P313-P391
个人防护装备 Eyeshields;full-face particle respirator type N100 (US);Gloves;respirator cartridge type N100 (US);type P1 (EN143) respirator filter;type P3 (EN 143) respirator cartridges
危害码 (欧洲) T:Toxic
风险声明 (欧洲) R20/22;R33;R50/53;R61;R62
安全声明 (欧洲) S53-S45-S61-S36/37-S36-S26
危险品运输编码 UN 3082 9/PG 3
WGK德国 3
RTECS号 OF7525000
包装等级 III
危险类别 8
是否危险品
危险性
危险类别码
危险等级
触发危险方式
安全技术说明书
环境影响程度
包装与储运
相关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