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提示
完成工程师认证,即可发布配方
苯甲酸

苯甲酸

Benzoic Acid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芳香醇,是食品,饮料,化妆品和其他产品的常用添加剂。 它通过抑制细菌和真菌作为防腐剂。
产品名称
  • 中文名
    苯甲酸
  • 英文名
    benzoic acid
  • 中文别名
    苄酸 | 安息香酸
  • 英文别名
    Benzoic acid
    EINECS 200-618-2
    MFCD00002398
    Nalfurafine Impurity 10
  • 常用名
    苯甲酸
  • C A S号
    65-85-0
物理性质
  • 密度
    1.2±0.1 g/cm3
  • 沸点
    249.3±9.0 °C at 760 mmHg
  • 熔点
    121-125 °C(lit.)
  • 化学式
    C7H6O2
  • 结构式

    1、 摩尔折射率:33.18

    2、 摩尔体积(cm3/mol):101.9

    3、 等张比容(90.2K):269.4

    4、 表面张力(dyne/cm):48.7

    5、 极化率(10-24cm3):13.15

  • 闪点
    121.1±0.0 °C
  • 分子量
    122.12
  • 精确质量
    122.036781
  • P S A
    37.30000
  • 外观形状
    白色晶体或粉末
  • 储存条件
    本品应密封保存。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水、防潮、防晒。
  • 稳定性
  • 水溶解性
  • 形态
    白色单斜片状或针状结晶。质轻。无气味或微有类似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能随水蒸气挥发。在约100℃时开始升华。
  • H L B值
  • 粘度
  • PH值
作用/用途
Benzoic Acid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芳香醇,是食品,饮料,化妆品和其他产品的常用添加剂。 它通过抑制细菌和真菌作为防腐剂。
制备方法

1.最初由安息香胶干馏或用碱水水解制得,亦可由马尿酸水解制得。苯甲酸的工业生产方法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次苄基三氯水解法及苯酐脱羧法三种,而以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最普遍。甲苯和空气通入盛有环烷酸钴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140-160℃,操作压力0.2-0.3M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苯甲酸,经蒸去未反应的甲苯得粗苯甲酸,再经减压蒸馏,重结晶得成品。用邻苯二甲酸酐脱羧法所得最终产品不易精制,而且生产成本高,只在批量不大的医药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采用。甲苯氯化法的产品不适于应用于食品。苯甲酸有工业用、食品用、医药用等不同规格。食品级应符合GB1901-80,含量在99.5%以上,熔点121-123℃,并对易氧化物、易碳化物、含氯化合物、灼烧残渣、重金属、砷含量等质量指标作了规定。原料消耗定额:甲苯1140kg/t、环烷酸钴4kg/t。此外,由甲苯生产苯甲醛时可副产苯甲酸。

2.苯甲酸虽可由甲苯氯化法和邻苯二甲酸脱羧法制得,但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工业生产方法为以甲苯为原料的液相催化空气氧化法。
将溶有催化剂(奈酸钴、环烷酸钴或醋酸钴)的甲苯和空气分别连续泵入氧化塔(或釜)中,再140-165℃和0.3-0.4MPa的压力下氧化生成苯甲酸。塔顶尾气用冷凝和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回收甲苯后放空;塔釜反应液经常压初馏回收未反应的甲苯、苯甲醇和苯甲醛等轻组分后,再减压蒸馏得苯甲酸;回收的甲苯等返回氧化塔,甲苯的单程转化率可控制在35%以上。
国内每吨苯甲酸的消耗为甲苯1025-1500kg,环烷酸钴约4kg;国外甲苯消耗为每吨820kg。

65-85-0 preparation

3.可由氯化苄氧化制得粗品,用冷水洗涤,然后在热水中重结晶。

65-85-0 preparation

4.采用水解法和氢化法。水解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水解、脱羧而得。氯化法:以甲苯为原料,经氯化水解而得。

5. 烟草:pOR,18, 26, 41, 43, 44;FC,9, 18, 40, 59;BU,26, 56。

安全提醒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苯甲酸;安息香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Benzoic acid;Carboxybenze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65-85-0
分子式: C7H6O2
分子量: 122.1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苯甲酸;安息香酸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本品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害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121
自燃温度(℃): 571
爆炸下限[%(V/V)]: 11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5mg/m3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
pH:
熔点(℃): 121.7
沸点(℃): 249.2
相对密度(水=1): 1.2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21
饱和蒸气压(kPa): 0.13(96℃)
燃烧热(kJ/mol): 最小引燃能量(mJ):12
临界温度(℃): 升华点(℃):100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121
引燃温度(℃): 571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11
分子式: C7H6O2
分子量: 122.13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
主要用途: 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也作为钢铁设备的防锈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530mg/kg(大鼠经口);2370mg/kg(小鼠经口)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4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原料简介
应用范围
毒性和生态
安全信息
符号 GHS05 GHS08
GHS05, GHS08
信号词 Danger
危害声明 H315-H318-H372
警示性声明 P280-P305 + P351 + P338 + P310-P314
靶器官 Lungs
个人防护装备 dust mask type N95 (US);Eyeshields;Faceshields;Gloves
危害码 (欧洲) Xn:Harmful
风险声明 (欧洲) R22;R36/37/38;R42/43
安全声明 (欧洲) S26-S45-S37/39-S24-S22-S36/37-S24/25-S23-S53
危险品运输编码 UN 3077 9/PG 3
WGK德国 1
RTECS号 DG0875000
海关编码 4002191900
是否危险品
危险性
危险类别码
危险等级
触发危险方式
安全技术说明书
环境影响程度
包装与储运
相关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