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埃克森美孚在2024年4月关闭法国格拉雄翁裂解装置时,业界以为这只是常规成本优化。但随后15个月内,21家跨国巨头、40余套装置、超1500万吨/年产能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数据来源:欧洲化工理事会2025年Q2报告)——从利安德巴塞尔甩卖荷兰工厂,到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大规模“瘦身”,欧洲化工版图正经历史上最剧烈的重构。
2024年关停项目
埃克森美孚(法国)
2024年4月永久关闭格拉雄翁42.5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配套单元,成为关停潮导火索。
利安德巴塞尔(荷兰)
2024年3月与科思创共同关闭Maasvlakte工厂环氧丙烷装置(31.5万吨/年)及苯乙烯装置(64万吨/年)。
陶氏(德国/英国)
2024年7月宣布关闭:
德国施科保氯碱厂(氯气25万吨/年、烧碱27.5万吨/年)
英国巴里硅氧烷工厂(14.5万吨/年)
西湖化学(荷兰)
2024年7月停产佩尔尼斯工厂氯丙烯及环氧氯丙烷装置,且不再重启。
2025年关停项目
第一季度
英力士(英国)
2025年1月关闭英国最后一家合成乙醇工厂。
亨斯曼(德国)
2月评估后,计划关闭欧洲聚氨酯工厂(具体名单未公布)。
第二季度
朗盛(德国)
2025年Q2提前关停克雷费尔德-乌丁根己内酰胺装置。
西格里碳素(葡萄牙)
6月结束Lavradio工厂生产(丙烯酸纤维/碳纤维前体),2026年底全面关停。
盛禧奥(德国)
6月确认永久关闭斯塔德16万吨/年聚碳酸酯工厂。
西湖化学(荷兰)
6月关闭佩尔尼斯双酚A及液体环氧树脂装置,全厂停产。
第三季度
壳牌(德国/荷兰/英国)
7月正式宣布关闭:
德国莱茵兰基地芳烃/烯烃装置
荷兰莫尔迪克烯烃衍生物装置
英国莫斯莫兰裂解装置(2026-2027分阶段关停)
英力士(德国/法国/英国)
7月关闭:
德国格拉德贝克苯酚/丙酮厂(65万吨/年苯酚)
英国格兰杰茅斯35万吨/年乙烯装置(2026年底前)
法国拉瓦拉50万吨/年烯烃装置
塞拉尼斯(德国)
7月永久关闭法兰克福醋酸乙烯单体(VAM)工厂。
阿科玛(法国)7月关闭Jarrie工厂氯、苏打及氯甲烷生产线。
巴斯夫(德国)
6-7月关闭路德维希港己二酸、己内酰胺、TDI等装置。
跨年度关停计划
沙特基础工业(SABIC)
2024-2025年关闭:
荷兰格林57.5万吨/年裂解装置
英国提赛德86.5万吨/年乙烯装置(2020年停工,2025年正式退役)
道达尔能源(比利时)
2027年前关闭安特卫普综合体裂解装置(55万吨/年乙烯)。
陶氏(德国)
博伦乙烯裂解装置及施科保氯碱厂延期至2027年Q4关闭。
关停潮背后的三重暴击
1.能源成本碾压
英力士CEO直言:“欧洲天然气价格长期比美国高4倍,碳税叠加电价飙升,基础化工每吨成本多出300欧元。”(路透社2025年3月访谈)陶氏因此叫停1亿欧元回收项目,直言“欧洲运营成本占支出40%,根本玩不起”。
2.需求塌方与监管绞杀
科慕退出高端材料业务时点破关键:“欧盟REACH法规禁用含氟聚合物,客户直接转向亚洲供应商。”(《金融时报》2025年4月)盛禧奥德国聚碳酸酯工厂则因欧洲需求连跌3年,沦为“永久亏损单位”。
3.产能迁徙大势
沙特基础工业(SABIC)关停英国86.5万吨乙烯装置后,将产能转移至中国福建古雷基地;壳牌莱茵兰工厂芳烃产线关闭同期,其新加坡裕廊岛新装置产能提升20%。(IHS Markit 2025年6月数据)
巨头们的“花式撤退指南”
直接爆破:朗盛提前半年关停德国己内酰胺装置,西格里碳素葡萄牙工厂“拆到地基都不留”。
甩卖止损:英力士17亿欧元抛售全球复合材料业务,利安德巴塞尔把4家烯烃厂打包卖给私募基金AEQUITA。
战略龟缩:阿克苏诺贝尔关闭荷兰比利时3处基地,集中生产高利润特种化学品,被分析师戏称“化工界断舍离大师”。(彭博社2025年5月)
2027年欧洲将失去什么?
根据伍德麦肯兹最新模型测算:
✅ 460万吨乙烯产能消失 —— 相当于中国镇海炼化+古雷石化产能总和
✅ 丁二烯缺口达43万吨 —— 欧洲轮胎巨头米其林已启动泰国供应链替代方案
✅ 环氧树脂链崩溃:西湖化学关闭荷兰双酚A工厂后,欧洲环氧树脂自给率跌破50%
“这不仅是关厂,而是整个产业链的欧洲大撤退。”ICIS分析师在2025年7月报告中警告,“未来欧洲化工品进口依赖度或超70%”。
说化有益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说化有益: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 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778088800@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