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铜抛光液的控制配方研究


铜抛光液的配方需要根据材料表面氧化程度、抛光精度要求灵活调整,这里分享三种经过工业验证的有效配方。工业级应用推荐使用硫酸-双氧水体系,取200毫升浓硫酸缓慢倒入600毫升蒸馏水,控制温度不超过40度避免剧烈反应,待冷却后加入150毫升30%双氧水,最后放入3克苯并三氮唑作为缓蚀剂,该配方可处理面积约2平方米的铜材,抛光时间控制在3-5分钟。
手工制品处理可采用柠檬酸基环保配方,将120克食品级柠檬酸溶解在800毫升温水中,加入50克食用小苏打产生反应气泡,再混合50毫升医用甘油增加润滑度,最后滴入5毫升椰子油表面活性剂。此溶液pH值维持在4-5之间,用海绵蘸取反复擦拭铜器表面,处理时间约15分钟能达到镜面效果。
处理严重氧化发黑的铜件时,需要盐酸活化体系。注意溶液温度需保持在25-30℃,浸泡时间严格控制在30秒以内,取出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在通风橱中将100毫升32%盐酸与400毫升水混合,加入20克氯化钠形成络合体系,再溶解5克硫脲作为抗氧化剂。该配方每升可处理0.5公斤铜件,重复使用不得超过3次。
实际操作中需根据铜材种类调整浓度,紫铜适用较高酸浓度(15%-20%),黄铜因含锌元素需降低至8%-12%。温度控制是关键参数,超过50℃会加速酸雾挥发并造成过度腐蚀。处理批量工件时建议配置循环过滤系统,及时清除沉淀的氧化铜颗粒。
安全防护方面必须佩戴丁腈手套和护目镜,配置碳酸氢钠应急中和液。废弃溶液处理需先加氢氧化钠调节pH至中性,沉淀24小时后分离固体残渣。储存时应使用聚乙烯容器避光保存,添加0.1%硝酸钠可延长溶液有效期至6个月。
常见问题中遇到抛光后出现雾状斑纹,多是缓蚀剂不足或浸泡时间过长所致。表面出现点状腐蚀需检查氯离子含量是否超标。对于精密电子元件的铜触点抛光,建议改用氨基磺酸体系并加入0.05%十二烷基硫酸钠作润湿剂。
还有剩余内容未读
@ 匿名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
点赞
0
收藏
0
下载
1
非PLUS会员您暂未开通PLUS会员,请选择您的会员套餐
套餐选择:
特权
支付方式:
支付金额:
¥
支付金额:
说豆
支付金额:
说币
调查问卷 反馈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