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能原因:槽液温度过高
原因分析:当槽液温度超过60℃以上,工件基体储蓄的能量较大,在工件出槽后,表面黏附着镀液,在还没有来得及清洗的情况下,表面就已局部干燥,特别是挂具上部的工件,镀层往往会变褐色。
处理方法:a.控制镀液温度(40~50℃),工件出槽后应迅速清洗;
b.若因工艺的需要,必须保证镀液高于55℃的情况下,可将回收槽加热到40~50℃,出槽后的工件经回收槽清洗,以防止镀层变褐色。
(2)可能原因:在电镀过程中断电或接触不良
处理方法:a.加强各导电触点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导电良好;
b.加强挂钩的维护工作,及时予以修理,特别是挂钩上铬镀层的退镀;
c.靠自生重力导电的工件,在施镀时,适当降低空气搅拌强度;靠挂钩弹性导电的工件,上架时调整挂钩距离,以保证一定的弹性,来保证工件导电良好,不断电。
(3)可能原因:工件出槽后未及时清洗或清洗不净
处理方法:a.工件出槽后,及时清洗,工序之间加强协调配合,严禁将工件存放在水槽中或暴露在空气中;
b.加强清洗水的预订保养,定期更换,并保持一定的循环水量和清洗水的质量;
c.加强清洗操作,严格标准作业。
还有剩余内容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