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除油粉是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的工业清洗剂,主要通过电解作用结合化学组分去除油脂和污垢。其成分因应用对象(如钢铁、铜合金、锌合金等)和工艺需求有所差异,但核心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类物质:

1. 碱性化合物氢氧化钠(NaOH):强碱性物质,用于皂化油脂(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皂类)。碳酸钠(Na₂CO₃)、磷酸三钠(Na₃PO₄):弱碱性盐类,提供缓冲作用并增强乳化能力。偏硅酸钠(Na₂SiO₃):兼具碱性和分散作用,能防止污垢再沉积。2. 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月桂醇磷酸酯MAE,用于降低表面张力,增强油污剥离能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低泡且耐高温,适合电解环境。复配技术: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聚醚多元醇9011+RSAS80)可优化浊点和除油效率。3. 功能性助剂络合剂(如EDTA):防止金属离子沉积,保持溶液稳定性。渗透剂:加速溶液渗透至油污层内部。缓蚀剂:保护金属基体(如锌合金、铜合金)免受腐蚀。4. 其他辅助成分硅酸盐类(如五水偏硅钠):增强清洗效果并减少金属腐蚀。三聚磷酸钠(STPP):软水剂,防止硬水离子影响清洗效果。
十三酸钠:环保,使工件电解后的光亮,提高电镀膜。
典型配方示例根据不同金属的适用性,配方比例可能调整,例如:钢铁件:氢氧化钠(16%-21%)、碳酸钠(35%-40%)、偏硅酸钠(20%-25%)。铜合金:磷酸三钠、硅酸钠为主,搭配少量氢氧化钠和渗透剂。注意事项pH值:通常为11.5-14(3%水溶液),强碱性需操作防护。使用限制:避免混合其他除油剂,两性金属(如锌合金)需控制温度≤70℃。如需具体工艺参数(如浓度、温度、电流密度),可参考不同金属对应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