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双氧水铜抛光技术与原理

关键词: 铜抛光抛光
一、化学抛光基本原理
双氧水与金属铜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抛光核心机制,反应生成可溶性铜盐并释放氧气。实验发现当双氧水浓度控制在15%-30%时,反应速率最适宜表面微蚀刻。添加适量硫酸(5-8%)可增强溶液酸性,促使铜表面氧化膜快速溶解。温度维持在25-45℃区间能平衡反应速度与溶液稳定性。
二、标准配方及参数控制
推荐配方:工业级双氧水(27.5%)200ml/L,分析纯硫酸(98%)60m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g/L作稳定剂,聚乙二醇4000型0.5g/L作润湿剂。配制时需先注入三分之二去离子水,依次添加稳定剂、润湿剂,最后缓慢注入双氧水和硫酸,全程保持磁力搅拌。
三、工艺流程规范
预处理阶段需采用三槽式超声波清洗:碱性除油(pH10-12,60℃)→酸洗活化(10%盐酸,室温)→纯水漂洗。抛光槽设计应配置钛合金加热管和聚四氟乙烯循环泵,溶液循环量不低于槽体容积的2倍/小时。典型工艺参数:温度35±2℃,处理时间3-8分钟,工件摆动频率15次/分钟。
四、质量检测体系
建立三级检测标准:目视检查要求表面无雾状残留,60W日光灯下无可见划痕;微观检测使用200倍金相显微镜观察晶界腐蚀情况;膜厚测试采用X射线荧光法,要求氧化层厚度≤50nm。每周需用铜标准片进行过程能力验证,CPK值应维持在1.33以上。
五、废水处理方案
废液处理分三阶段:先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8-9沉淀金属氢氧化物,加入聚合氯化铝(0.5g/L)促进絮凝,沉淀24小时后上清液经活性炭吸附塔处理。最终出水COD应<80mg/L,铜离子浓度≤0.5mg/L。每月需检测槽液铜离子积累量,超过15g/L时必须更换新液。
六、常见故障处理
表面出现条纹状缺陷时,检查工件装夹间距是否小于1.5倍尺寸;抛光后泛黄需检测双氧水分解率,补充0.02%尿素可延长溶液寿命;局部过腐蚀往往源于电流分布不均,建议增加辅助阴极或调整挂具设计。每处理1000dm²面积后应补加初始配方量的12%以维持有效成分浓度。

还有剩余内容未读
@ 匿名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
点赞
0
收藏
0
下载
0
非PLUS会员您暂未开通PLUS会员,请选择您的会员套餐
套餐选择:
特权
支付方式:
支付金额:
¥
支付金额:
说豆
支付金额:
说币
调查问卷 反馈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