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淬火液的选择原则
在水(及水溶液)中淬火的主要危险是淬裂,而降低水性淬火液的"300℃冷速"则可以减小这种危险。水性淬火剂(液)的"300℃冷速"越低,防止淬裂的能力就越强,因而适用的钢种和工件就越多[5]。如果将多种工件的最高冷速分布曲线画在一起,同样可以画出它们共同的第II区的右边界线,得到的也是这样的结论。 当水或水溶液液温过高时,比如通常超过60℃后,淬火冷却的蒸气膜阶段显著增长,蒸气膜相当稳定,这时用于工件淬火,冷却速度曲线容易从上方进入其第Ⅲ冷速区,从而引起淬火硬度不足和大的变形。所以,使用水性淬火液应当控制好液温,一般以平均液温不超过60℃为宜。 当淬火液的品种确定后,生产中还可以通过调节淬火液浓度、液温和与工件的相对流速来改变工件淬火时的冷却速度分布,以适应生产的需要。这方面的规律和方法可参考其它有关资料。
由上述分析可知,普通机油(如32号机油)冷却能力并不高,却可适于某些类工件淬火;普通自来水冷却很快,却仍可适于另外某些类工件淬火。由于在普通机油与自来水的冷却速度分布曲线之间有很宽广的空白地带,只配备普通机油和自来水是不够的。那么,一般机械厂的热处理车间应当配备哪几种淬火液,才能满足大多数工件的淬火需要呢?根据前面的分析讨论,建议为普通热处理车间配备以下四种淬火液(槽):

1.将普通机油换成一种快速淬火油,其冷却特性应为:淬火冷却的蒸气膜阶段短,对流开始温度低,且最高冷速大。
2.一种性能稳定、可操作性强的水溶性淬火液,其30℃液温,不搅动情况下的300℃冷速在20~30℃/s之间。
3.一种性能稳定、可操作性强的水溶性淬火液,其30℃液温,不搅动情况下的300℃冷速在50~70℃/s之间。
4.自来水
如果所处理的工件种类不太多,也可以用一种300℃冷速在30~50℃/s之间的水溶性淬火液代替2、3两种淬火液,即共配制三种淬火液(槽)。
4 结论──从冷却速度选择淬火介质的原则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说明:
1.为什么同一种工件可以在多种不同冷却特性的淬火介质中淬火而都达到该工件的热处理要求。
2.为什么多种不同的工件可以在同一种淬火介质中淬火而都达到各自的热处理要求。
3.特定工件选择淬火介质应同时从五方面加以考虑:一看钢的碳含量多少,二看钢的淬透性高低,三看工件的有效厚度,四看工件的形状复杂程度,五看允许的变形大小。
4.对淬火用油,从冷却速度分布上看,它的蒸气膜阶段越短,对流开始温度越低,最高冷速越大,则该种油适用的钢种和工件就越多。
5.对水性淬火液,从冷却速度分布曲线上看,它的300℃冷却速度越低,则它适用的钢种和工件就越多。
还有剩余内容未读
声明:说化有益·表面处理联盟网资料文库文档均为用户分享上传,版权归上传者所有。文档内容是行业专业性知识,知识的严谨度及实用性极强,因此部分价值极高的文章需要付费查看,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已付费文档下载;付费记录可在“用户中心”-“我的订单”-“我的文库”内查看。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付费成功后不支持退换,用户应根据自身需求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操作。
我们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需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也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通过在线咨询进行投诉,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