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分 | 1170阅读 | 0人下载
-
21.0分 | 1918阅读 | 3人下载
-
30.4分 | 1299阅读 | 1人下载
-
40.0分 | 294阅读 | 1人下载
-
50.1分 | 809阅读 | 1人下载
-
60.4分 | 933阅读 | 2人下载
-
70.2分 | 1604阅读 | 3人下载
-
80.1分 | 674阅读 | 0人下载
-
90.4分 | 782阅读 | 2人下载
-
100.1分 | 822阅读 | 0人下载





金属前处理后处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太及时了
除油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法 |
脱 脂 效 果 不 佳 |
1) 脱脂剂选择不当
2) 脱脂时间太短
3) 脱脂温度偏低
4) 脱脂剂浓度偏低
5) 喷射压力低
6) 喷嘴堵塞,流量不足
7 ) 浸渍脱脂的机械作用力小
8) 工作液中含油量太高
9) 脱脂后水洗不彻底 |
更换脱脂剂
延长脱脂时间
提高温度
提高浓度至工艺范围
提高喷射压力
定期清理喷嘴
用泵循环工作液或摇动零件
更换槽液,并控制槽液中油的质量分数小于0.4%,并加强水洗,水洗水用连续溢流 |
工作液
泡沫多 |
1) 温度太低
2) 循环泵密封处磨损而进空气
3) 脱脂剂选择不当 |
提高温度至规定范围
-更换泵的密封材料
更换脱脂剂 |
水洗槽液
泡沫多 |
1) 水洗槽溢流量太小
2) 循环泵密封处磨损而进空气 |
加大溢流水量
更换泵的密封材料 |
水洗槽
碱度过高 |
1) 碱槽向水洗槽窜溶液
2) 零件带太多的碱液入水洗槽
3) 水洗槽的溢流量太小 |
改造设备,避免窜液
改变装挂方式,或延长滴液时间
加大溢流水量 |
零件水洗后生锈 |
1) 工序间隔时间太长
2) 零件停在水洗段时间过长 |
工序间增加喷湿
零件不允许在此长时间停留 |
脱脂不彻底 |
1)、脱脂液浓度低
2)、脱脂时间短
3)、脱脂液温度太低
4)、局部油脂太厚 |
增加脱脂剂的含量
延长脱脂处理时间
脱脂液升温
利用擦拭等方法进行预处理 |
喷淋处理泡沬溢出药液槽 |
1)、消泡剂加入量太少
2)、消泡剂失效 |
补加消泡剂
更换消泡剂 |
喷淋处理喷嘴堵塞 |
1)、脱脂剂没有彻底溶解
2)、脱脂剂或脱脂槽内有杂物 |
将脱脂剂彻底溶解后再启动高压泵
消除杂物 |
除锈部分
问 题 |
原 因 |
解 决 方 法 |
除锈不彻底 |
1、 除锈时间短
2、 除锈液浓度低
3、高温形成的氧化皮太厚、太致密
4、工件表面有油脂层
5、除锈液中铁离子含量过高,除锈液失效 |
1、 延长除锈时间
2、 增加酸的含量,并按比例加入添加剂
3、 延长酸洗时间,增加酸的浓度或采用其他机械方法辅助除锈
4、 除锈前进行脱脂处理
5、 更换除锈液 |
除锈液酸雾太大或工件经除锈液处理后有氢脆或过腐蚀现象产生 |
1、 酸的浓度太高
2、 除锈液中的添加剂加入量不足
3、 处理时间太长 |
1、加水稀 ,调整浓度,使其保持在技术要求的浓度范围内
2、液的不同,按比例加入添加剂
3、缩短处理时间 |
磷化部分
问 题 |
原 因 |
解 决 方 法 |
磷化膜结晶粗糙多孔 |
1、 工件表面有残酸
2、 工件表面过腐蚀
3、 亚铁离子含量过高 |
1、 加水稀 ,
2、 加强中和水洗
3、 控制酸洗浓度和时间,补加添加剂
4、 加双氧水消除过剩的亚铁离子 |
磷化膜过薄,无明显结晶 |
1、 工件表面不硬化层
2、 亚铁离子含量过低
3、 温度低 |
1、 加强酸洗
2、 增加亚铁离子
3、 适当提高处理温度 |
磷化膜耐蚀性差,在干燥过程中出现返锈的现象 |
1、 总酸度低
2、 工件表面有残酸
3、 表调明显呈酸性,表调失效
4、 磷化温度低
5、 磷化时间短
6、 促进剂含量不足
7、 工件在干燥过程中重叠现象
8、 工件局部有积水现象 |
1、 添加磷化液提高总酸度
2、 加强除锈后的水洗
3、 调整或更换表调剂
4、 适当提高磷化温度
5、 适当延长时间磷化时间
6、 按要求添加促进剂
7、 把工件单体摆放
8、 改变工件放置角度 |
磷化膜不均匀有“泛彩”现象 |
1、 除油不净
2、 工件表面有硬化状态
3、 工件因热处理方法不同
4、 促进剂溶解不均
5、 磷化的各项指标中有未在范围内的情况 |
1、 加强脱脂
2、 加强除锈使工件表面状况接近一致或进行磷化前的表面调整
3、 使促进剂溶解均匀后再进行磷化处理
4、 调整磷化液及磷化处理的各项指标 |
磷化后工件有挂灰现象 |
1、 磷化液中促进剂含量过高
2、 磷化液中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过多 |
1、 停止加入促进剂,让其反应或自然消耗
2、 清磷化液中底部残渣 |
磷化液呈深褐色(不含高温磷化)磷化效果不佳 |
1、 磷化液中亚铁离子含量过高
2、 磷化液长时间使用没有及时添加补充,过分疲劳。 |
1、 用双氧水处理
2、 适量填充磷化浓缩液,使其达到技术指标,加入适量的促进剂,再倒槽清理残渣即可恢复状态 |
铁系磷化处理后的工件表面有返锈现象 |
1、 工件表面油污未去除彻底
2、 工件过腐蚀
3、 工件在磷化或干燥过程中有重叠现象
4、 工件表面有积水现象 |
1、 加强脱脂处理
2、 缩短除锈时间或间隙除锈液中加入添加剂
3、 工件要分隔摆开
4、 改变工件放置角度 |
磷化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故 障 现 象 |
产 生 原 因 及 纠 正 方 法 |
磷化膜结晶粗糙多孔 |
1、游离酸含量高;
2、硝酸根含量不足;
3、零件表面有残液,加强中和和清洗;
4、亚铁离子含量过多,用双氧水调整;
5、零件表面过腐蚀,控制酸浓度和时间。 |
磷化膜过薄无明显结晶 |
1、总酸度含量高,加水稀释溶液或加碳酸盐,调好酸的比值;
2、零件表面有硬化层,用强酸腐蚀或喷砂处理;
3、亚铁含量过低,补充磷酸二氢铁;
4、温度低。 |
磷化膜耐蚀性差和生锈 |
1、磷化晶粒过粗或过细,调节游离酸和总酸度的比值;
2、游离酸含量过高;
3、低金属过腐蚀;
4、磷酸盐含量不足;
5、零件表面有残酸。 |
磷化零件有白色沉淀物 |
1、溶液中沉淀过多;
2、硝酸根不足;
3、锌、铁、五氧化二磷含量高。 |
磷化膜不易形成 |
1、零件表面有加工硬化层;
2、溶液中硫酸根含量高,用钡盐处理;
3、磷化溶液渗进杂质,更换磷化液;
4、五氧化二磷含量过低,补充磷酸盐。 |
磷化不均,发花 |
1、除油不净,温度太低;
2、零件表面哟钝化状态,加强酸洗和喷砂;
3、零件因热处理和加工方法不同。 |
冷挤压后磷化膜产生
条状脱落 |
1、肥皂溶液里有杂质;
2、皂化前零件表面有杂质和沉淀物,重新磷化;
3、磷化年热处理加工方法不同。 |
磷化膜发红抗蚀能力降低 |
1、酸洗液里铁渣附在表面;
2、离子渗入磷溶液。 |
粉末涂料涂装 涂膜缺陷成因及解决方法
问 题 |
原 因 |
1、涂膜光泽不足 |
1、固化时烘烤时间过长;温度过高;
2、烘烤内混有其它有害气体;
3、工件表面过于粗糙;前处理方法选择不当。 |
2、涂膜变色 |
1、多次反复烘烤;
2、烘箱内混有其它气体;
3、固化时烘烤过度。 |
3、涂膜表面桔皮 |
1、喷涂的涂层厚薄不均;
2、粉末雾化程度不好,喷枪有积粉现象;
3、固化温度偏低;
4、粉末受潮,粉末粒子太粗;
5、工件接地不良;
6、烘烤温度过高;
7、涂膜太薄。 |
4、涂膜产生凹孔 |
1、处理不当,除油不净;
2、气源受污染,压缩空气除油,除水不彻底;
3、工件表面不平整;
4、受灰尘或其它杂质污染。 |
5、涂膜出现气泡 |
1、工件表面处理后,水分未彻底干燥,留有前处理残液;
2、脱脂,除锈不彻底;
3、底层挥发物未去净;
4、工件表面有气孔;
5、粉末涂层太厚。 |
6、涂膜不均匀 |
1、粉末喷雾不均匀;
2、喷枪与工件距离过近;
3、高压输出不稳。 |
7、涂膜冲击强度和附着力差 |
1、磷化膜太厚;
2、固化温度过低,时间过短,使固化不完全;
3、金属未处理干净;
4、涂工件浸水后会降低附着力。 |
8、涂膜产生针孔 |
1、空气中含有异物,残留油污;
2、喷枪电压过高,造成涂层击穿;
3、喷枪与工件距离太近,造成涂层击穿;
4、涂层太薄;
5、涂膜没有充分固化。 |
9、涂膜表面出现少量沙粒 |
1、喷雾堵塞或气流不;
2、喷枪雾化不佳;
3、喷粉室内有粉末滴落;
4、有其它杂物污染工件表面。 |
10、涂层脱落 |
1、工件表面处理不好,除油除锈不彻底;
2、高压静电发生器输出电压不足;
3、工件接地不良;
4、喷粉时空气压力过高; |
11、供粉量不均匀 |
1、供粉管或喷粉管堵塞,粉末在喷嘴处粘附硬化;
2、空气压力不足,压力不稳定;
3、空压机混有油或水;
4、供粉器流化不稳定,供粉器粉末过少;
5、供粉管过长,粉末流动时阻力增大。 |
12、粉末飞扬、吸附差 |
1、静电发生器无高压不足;
2、工件接地不良;
3、气压过大;
4、回收装置中风道阻塞。 |
13、喷粉量少 |
1、气压不足,气量不够;
2、气压过高,粉末与流的混合体中空气比例过高;
3、空所中混有水气和油污;
4、喷枪头局部堵塞。 |
14、喷粉管阻塞 |
1、由于喷粉管材质故,粉末容易附着管壁;
2、输出管受热,引起管中粉琳结块;
3、输粉管弯拆,扭曲;
4、粉末中混有较在的颗粒杂质。 |
喷涂中常见的不良问题和排除指南
现 象 |
主要相关的因素 |
排 除 指 南 |
色差 |
烘烤时间过长或过短,温度过高或过低,烘烤炉局部异常 |
参照供应商提供的固化条件,调校检查烘烤炉加热部件状况 |
涂层过厚或过薄 |
电压的高低 |
电压在50-100KV范围内高则厚、低则薄 |
喷枪出粉不均匀 |
供粉器不正常 |
检查供粉器是否堵塞,气压是否正常 |
涂膜机械强度差 |
表面处理不当 |
改进前处理工艺 |
涂膜表面存在气孔、针孔及缩孔 |
工件表面留有残酸或除油不净 |
调整前处理工艺 |
涂膜光泽过高或过低 |
固化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固化过度则低,不足则高 |
涂膜流平性差 |
固化温度区域控制不当 |
|
几种常见的电泳弊病和解决方法
颗粒的成因和防治 | |
颗 粒 成 因 |
解 决 方 法 |
1:槽液的PH偏高,碱性物质混入,造成槽液不稳定,树脂析出或聚.
2:槽液和后冲洗液脏,过滤不良.
3:在烘干过程中落下颗粒状的污物.
4:涂装环境差.
5:工业用水水质不好
6:磷化残渣,前处理水洗不充分. |
1:速将槽液的PH值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的下限,加强过滤.
2:加强过滤,推荐采用精度为25μm的过滤组件.
3:清理烘干室和空气过滤器.
4:保持涂装环境清洁,检查并消除空气的尘埃源.
5:加强磷化处理后的水洗,提高纯水质量 |
针孔的成因解决方法 | |
针 孔 成 因 |
解 决 方 法 |
1:槽液中杂质离子含量过高,电解剧烈,被涂物面气体产生多.
2:磷化膜空隙率高,也易含气体.
3:槽液温度偏低或搅拌不充分,使洗湿膜脱泡不良.
4:被涂物入槽液面流速低有泡沫堆积. |
1:排放超滤液,加纯水,降低杂质离子的含量.
2:调整磷化配方及工艺,使磷化膜致密化.
3:加强槽液搅拌,确保槽液温度在28∽30℃下进行.
4:使液面的流速大于0.2m/s,消除堆积的泡沫. |
缩孔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 |
缩孔成因 |
解决方法 |
1:被涂物前处理脱脂不良或清洗后又落下油污和沉埃.
2:槽液中混入油污,漂浮在槽液面
3:烘干室不干净,循环风中含有油分.
4:涂装环境脏,空气中可能含有油雾,含有机硅物质等污染被涂物或湿涂膜.
5:槽液的灰份低,槽液被污染(从前面工段带入或其它) |
1:加强被涂物的脱脂工序
2:在槽液循环系统设除油过滤袋,同时查清油污源,严禁油污带入槽 .
3:保持烘干室和循环热风的清洁
4:保持涂装环境清洁.
5:调整槽液的颜基比,提高槽液的灰份,重新注入涂料,用过滤器滤过 |
电泳膜厚过厚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 |
漆膜过厚的成因 |
解决方法 |
1:涂装电压过高
2: 槽液温度过高
3:槽液固体份过高.
4:涂装时间过长.
5:槽液中溶剂含量过高.
6:槽液的电导率高.
7:被涂物周围环境不好. |
1:降低涂装电压.
2:降低槽液温度.
3:降低槽液固体份.
4:控制涂装时间,避免停链.
5: 排放超滤液,添加纯水.
6: 排放超滤液,添加纯水.
7:通常因泵、过滤器、和喷嘴堵塞而致 |

我们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需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也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通过在线咨询进行投诉,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