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随着首罐绿氨从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顺利发车,远景赤峰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的32万吨首期工程实现正式投产。
“绿色氢氨醇对化工、航运、钢铁等行业的脱碳意义重大。”在项目地投产现场,远景能源董事长张雷介绍,公司在赤峰建设全球最大的“新石油”产业基地,主要是为了捕捉戈壁滩生生不竭的风和光,并转化成绿色燃料。绿色氢氨项目是指将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绿氨合成等多个环节紧密结合的项目模式,可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氢能及氢基化合物进行储存与运输,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
“此次投产的绿色氢氨项目可实现100%绿电直连,做到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的动态耦合。”远景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在发电侧,公司打造了世界最大的独立新型电力系统,为生产提供绿色电力保障。在用电侧,公司打造了首座全动态绿色化工厂,以实现对上游波动的可再生能源的匹配。
当前,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打造新型化工产业集群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坚持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大力引进优质企业落户、优好项目落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注入强劲动力。上半年,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4.8%,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3%。
6月16日,来自国内煤化工领域的权威技术专家以及多家投资机构代表等百余名嘉宾在宝丰能源内蒙古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分享煤替代石油生产聚烯烃的重大工业化成果。
宝丰能源内蒙古煤基新材料项目总投资673亿元,一期工程已建成全球单厂规模领先的煤制聚烯烃工厂,年产300万吨烯烃,其中聚乙烯、聚丙烯各1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3.4%。
该项目设备装置全部由我国自主生产制造,其中23项关键核心设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宝丰能源内蒙古煤基新材料项目刷新了产能规模、建设工期、装备替代、能耗成本等多项行业新纪录,工艺技术水平已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为煤化工行业实现大型规模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在6月16日的分享会上,相关专家如此评说。
作为煤炭大市,鄂尔多斯目前已建成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和烯烃、煤基新材料等多条循环产业链,探索现代煤化工与绿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耦合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技术研发和工业化应用。
“当前,鄂尔多斯正举全市之力推动荣盛丁辛醇醋酸酯、汇能卓正煤制甲醇、中石化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链项目23个,将新增产能1000万吨,加快实现从‘一块煤’到‘一桶油’‘一匹布’的纵向增值。”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
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是内蒙古高质量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的缩影。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煤头化尾”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成功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位于乌海的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焦炭和石灰石经过化学反应后制备出电石,再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生产出BDO(1,4-丁二醇),而BDO再经过不同的生产工艺路线,可生产可降解地膜、锂电池溶剂、氨纶等工业产品。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10.180, 0.00, 0.00%)生产基地,经过多年转型发展,乌海已形成以精细化工、BDO、有机硅、固态电池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光伏、氢能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及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一系列产业链群,10余种化工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BDO产能占全球的25%,4个园区均实现七通一平,2个园区入选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全市工业总产值连续5年突破千亿大关。目前,全市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达90%以上,精细化工产品达100多种。煤基新材料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内蒙古新型化工产业发展正交出新答卷。
目前,我区拥有现代煤化工专利技术100多项,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集中在鄂尔多斯建设投产,形成了产、学、研、销的良性互动格局,建成了世界首套催化气化和加氢气化装置等,煤制油气产业装备自主化率达到90%以上。2025年,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中试平台入选国家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今年3月,在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上港集团(5.630, 0.00, 0.00%)能源公司(下称“上港能源”)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韩国“HMM Green”轮加注了约2900吨国产绿色甲醇。
本次加注的国产绿色甲醇可使温室气体(GHG)减排量达到70%,于内蒙古企业生产后,通过陆路和海运的方式运抵上海港。这标志着,上海港实现国产绿色甲醇的首次批量加注。
推动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创新发展,内蒙古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积极布局新型化工产业新赛道。
6月26日,阿拉善盟携手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等70家企业举办“链”上阿拉善·“核”聚新绿能——阿拉善产业对接大会,现场签约15个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额123.7亿元。涵盖齿轮箱、风电叶片产线等风电装备制造、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等高端制造以及风光制氢一体化、绿电甲醇等领域。
绿电直连和新型化工的结合是能源转型和化工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型化工的战略选择。阿拉善绿电+新型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测算,阿拉善50%绿电直连并网型模式可实现每度电成本0.32元。
“我们积极扩大绿电应用场景,让耗能产业搭上‘绿电’的快车。同时,前瞻性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在吉利、国能、华电、君正等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下,聚焦‘风光储+氢’‘源网荷储+氢’等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阿拉善盟行署副盟长包野介绍。
目前,赤峰正在全方位多方面谋划布局绿色氢氨醇产业,强化规划引导和项目支撑,制定了《赤峰市氢能产业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绿氢制备为基础,打通绿氢“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推动绿氨绿醇一体化协同发展。截至目前,赤峰市在建及已批待建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8个,新能源装机总规模411万千瓦,总投资343亿元。全部建成后总制氢产能达到18万吨,总制氨产能达到60万吨,总制醇产能达到80万吨。
赤峰市已被国家、自治区分别列为《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内蒙古松辽清洁能源基地和《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蒙东氢能综合生产应用基地重要节点城市。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经过多年的发展,内蒙古新型化工产业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国能、中石化、中煤、宝丰、荣盛等一批现代煤化工龙头企业落地鄂尔多斯市,加快推进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全区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甲醇产能位居全国第一,煤制油、煤制乙二醇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内蒙古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大宗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地,形成了氯碱化工、煤焦化工、氟化工及下游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萤石资源,煤制烯烃、煤制甲醇、氢氟酸等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产业基础良好,具备高质量承接新型化工产业转移的能力。”在今年6月10日举办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新型化工专题对接活动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二级巡视员张文明在致辞中说。
内蒙古新型化工聚链成势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近年来,内蒙古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方案,推出蒙速办APP,设立热线企业服务专席,着力从招商、落地、建设到投产,全周期、全过程提升营商环境。
“我们致力于打造优厚政策环境,先后推出一系列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提高政策‘含金量’,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对重点产业项目,优先配置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全方位配套电力、交通、通信、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切实满足企业投资发展需求。”自治区工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大力培育新型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打造绿色化、精细化、循环化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内蒙古正构建起新型化工产业多元集群业态。展望未来,内蒙古将加速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不断绘制新型化工产业集群新蓝图。
说化有益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说化有益: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 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778088800@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