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话语权将从跟随型向主导型转变
7月,纯苯期货和期权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我国纯苯市场迎来了重要金融工具。业内人士表示,稳定市场工具箱的丰富,将为规模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未来随着产能加速扩张、供需趋向平衡以及市场主导权增强,我国纯苯行业或将步入由大至强的转型发展期。
产能扩张步伐加快据隆众资讯数据统计,2007年以来国内纯苯产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国内纯苯有效产能不足500万吨,2015年突破1000万吨,2019年达到1500万吨,此后投产速度加快,2024年国内纯苯产能达3234万吨,产量为2513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9%;表观消费量为2926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43%;进口量为431万吨,对外依存度为15%;贸易量为1340万吨,商品化率约53%。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纯苯行业产能扩张明显,步伐在加快,除了“三桶油”的大炼化新增项目不断投产,民营炼化产能也在集中释放。2023—2025年民营炼化新增产能超800万吨,推动国内自给率升至90%。在全球化工产业格局中,我国纯苯市场已成为全球产能、消费与进口规模最大的市场。
供需长期趋向平衡
业内人士表示,多年来纯苯市场一直存在震荡较大现象,如2024年振幅25%以上,2025年上半年振幅27%,这种宽幅震荡格局主要源于供需格局的波动。随着产业链结构不断完善,上下游紧密关联度在提升,纯苯市场长期持续的大幅震荡格局有望得到改善。
从供应端来看,石油苯产能扩张主要取决于炼厂整体投产计划而非纯苯自身利润,在下游需求稳步增长背景下,国内供应缺口仍将存在,进口依赖度维持在15%左右。2025年纯苯新增产能中75%以上源自乙烯项目,这部分产能兑现可能受石脑油供应趋紧及混合进料技术限制的影响。
从需求端来看,新能源车轻量化趋势刺激工程塑料需求激增,间接拉动苯乙烯、苯酚消费;风电产业扩张带动环氧树脂产能投放,进一步增加苯酚消耗;可降解材料政策驱动下,己二酸下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大规模扩产,开启需求增量空间。
综合分析,尽管产能扩张可能导致短期供应宽松,但新能源、高端制造与绿色材料三大领域将持续优化需求结构,纯苯中长期供需仍趋向动态平衡。
市场地位稳步增强
市场资深评论员邵会文表示,全球纯苯市场呈现高度分散格局,分布以多元化企业为主导。欧美传统化工巨头与中东油气企业凭借资源禀赋和技术积累在全球市场分庭抗礼,新兴市场本土企业通过产能扩张逐步提升影响力,纯苯市场尚未形成单一企业或国家绝对主导的市场格局。
我国纯苯市场则形成央企与民营炼化双轮驱动的寡头垄断结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央企凭借炼化一体化布局与政策资源倾斜占据核心地位,市场主导权相对较强,荣盛石化、东方盛虹等民营炼化企业依托大型炼化基地加速追赶,纯苯市场形成央企把控上游资源、民企聚焦下游高附加值环节的互补格局。在政策引导与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我国纯苯产能形成了以华东为核心、华南与东北协同的区域集聚格局,依托炼化基地配套下游产业链实现集约化发展,但中小产能占比仍较高导致行业集中度偏低。
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鑫表示,纯苯期货及期权的推出,将促进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这种期现货相互配合的方式有望促进市场地位稳步增强,国际话语权将从跟随型向主导型转变。
政策助力转型发展
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实施新一轮石化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为石化行业未来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当前国内绝大多数纯苯生产装置历经维护升级改造,且在产企业符合2024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能效/环保标准的技术装备水平,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标准等方面历经2016年以来的检查、整改符合相关政策要求,在产品质量与市场适应性上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及以上级别。因此,就能效、环保标准来看,国内纯苯装置并无迫切淘汰压力;就国内供需来看,国内纯苯尚不足以满足国内消费,仍需大量进口;就装置定位来看,纯苯位于炼油-化工中间品地位,装置去留与否会直接影响炼化企业生产。
业内人士认为,综合纯苯产业链格局及未来宏观面,可以判断出国内纯苯行业正步入由大至强的转型发展期,且自身产业所处竞争环境良好,预计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较小。
声明:说化有益•表面处理联盟+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说化有益•表面处理联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用户应按照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说化有益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说化有益: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 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778088800@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