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提示
完成工程师认证,即可发布配方
非PLUS会员您暂未开通PLUS会员,请选择您的会员套餐
套餐选择:
特权
支付方式:
支付金额:
说豆
支付金额:
说币
扫码购买使用支付宝APP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剩余时间:
支付金额
¥

【技术】金属危废、固废绿色治理新技术实现高质资源循环利用

时间:2022-08-29 10:20
0
+1 取消
0
+1 取消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对外公布,他们与山东恒远利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大明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微晶玻璃固化重金属协同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通过了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该技术通过开发新型微晶玻璃实现危废/固废多元重金属同步稳定固化,重金属溶出率低,兼容性强。由中南大学副校长柴立元院士任主任、北京科技大学袁章福教授任副主任的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同步稳定固化多元重金属的“核一壳”结构微晶玻璃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介绍,我国工业危废年产排量超1亿吨,其中重金属危废约占1/3,对土壤、水体、植物和人体危害巨大,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置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作为重金属危废处置的主要方式,受熟料矿物种类固定、重金属选择性要求高、玻璃体占比小、体系单一等限制,处置危废种类少(铬渣、电子废料等重金属危废限值入窑)、掺量低,急需发展危废资源化处置新型技术及装备。

针对以上问题,研发团队遵循重金属危废/固废“深度无害化处置协同资源化高质利用”的创新思路,研发了重金属危废/固废玻璃化新体系与成玻新技术,开发了微晶玻璃固化重金属晶相选型新方法,研制了同步一稳定固化多元重金属“核一壳”结构微晶玻璃,发展了重金属危废/固废玻璃连续成型动态晶化短流程工艺与装备。

典型重金属(铬、铅、锰、镍等)浸出浓度低至2~10毫克/升,部分重金属达到“近零”溶出。该项新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件、软件著作权1件,立项团体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支撑国家部委出台危废/固废处置产业指导文件12项。

该项新技术的实施对于推动重金属危废/固废由“无害化处置”向“无害化深度处置协同资源化高质循环利用”模式转变,以及新能源、有色冶金、垃圾焚烧等行业的废渣处置及绿色化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重金属危废/固废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来源:市场资讯

声明:说化有益•表面处理联盟+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说化有益•表面处理联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用户应按照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说化有益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说化有益: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 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778088800@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