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召开了全国环氧及衍生物可持续发展(三江)论坛,会上行业专家表示,得益于近两年市场价格和企业利润率上升,加之行业景气度提高,我国环氧乙烷产能迅速扩张,新增产能即将集中释放。为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环氧产业应该调整好区域布局,并引导下游产业走向高端化、精细化。
全国环氧及衍生物可持续发展合作论坛执行主席顾其昌认为,今年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运行状况不容乐观,叠加环氧乙烷新增产能即将集中释放,环氧产业一定要“稳”字当头,下游衍生物企业则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全国环氧及衍生物可持续发展合作论坛副秘书长杨斌介绍,我国环氧乙烷产业目前整体产能过剩,行业开工率较低,下游需求乏力。而今年四季度环氧乙烷产业仍面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的严峻形势,仅三江化工、卫星化学、海南炼化、盛虹炼化4家就累计新增产能160万吨/年,局部地区环氧乙烷产能将严重过剩。考虑到运输半径问题,他建议企业认真分析目前各区域已有产能状况,调整好区域布局,引导环氧乙烷下游向高端化发展,加快开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及聚醚多元醇等应用领域。
三江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建忠认为,今年受疫情多点散发及俄乌冲突影响,国内市场需求持续走弱,环氧产业各类产品价格已跌至历史最低。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将进入新产能消化及结构小幅调整的新周期,各工艺之间也将出现更加白热化的竞争,环氧产业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待需求持续增长来逐步消化新增产能。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郑宝山指出,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也是环氧产业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传统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该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环氧乙烷下游的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国内市场长期供给不足,有些产品甚至严重依赖进口。未来,这些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并成为驱动环氧产业向高端转型的中坚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云杰提出,为了减少在低端领域的无序竞争,环氧乙烷企业应该加大创新力度,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如利用乙醇胺临氢氨化制备乙撑胺,利用聚醚多元醇连续胺化生产聚醚胺等。
三江化工副总经理丁嵘国认为,我国环氧乙烷及其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激活发展动能。环氧乙烷下游行业中,减水剂行业应向规模化、清洁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行业应向高端化、绿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全球环氧乙烷下游产品已有5000多种,而我国仅有几百种,有很多小品种尚待开发。
近年来,随着产能释放,国内环氧乙烷供应格局更为严峻,随着行业发展以及未来行业优化升级,一体化装置仍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外购乙烯制环氧乙烷装置生产成本仍继续受原料走势牵制。因此想要改变当前形式,调整布局之举至关重要。
声明:说化有益•表面处理联盟+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说化有益•表面处理联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用户应按照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说化有益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说化有益: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 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778088800@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