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产能的退出并非偶然。能源成本持续居于高位,天然气价格较亚洲高出30%-40%,加上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中碳价已站上80欧元/吨,多重压力让化工企业难以负荷。英力士创始人吉姆·拉特克利夫直言,这是欧洲能源政策与碳税机制带来的“去工业化结果”,并警告除非监管层迅速行动,否则关停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国内苯酚市场已迅速响应这波国际变动。据生意社数据,中国苯酚价格近期每吨上涨约200元,主流报价区间在6800至9080元/吨。市场情绪逐渐升温,特别是在港口挺价气氛增强和远月预期向好的推动下,部分报盘价格已回升至7900元/吨附近。这一轮价格上扬,既受到欧洲供应短缺的外溢影响,也得益于国内需求稳健和招标活动的支撑。
在这一全球产业再平衡的浪潮中,中国生产商展现出显著优势。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苯酚生产国,总产能突破400万吨,占全球近三分之一。到2025年,预计全国总产能将进一步攀升至738万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一批龙头企业如维远股份、中化国际等,正通过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增强竞争力——维远已拥有70万吨/年苯酚丙酮、24万吨/年双酚A及13万吨/年聚碳酸酯产能;中化国际则正在推进年产65万吨苯酚丙酮和24万吨双酚A的碳三产业链项目。
在这场从欧美主导转向亚洲引领的产业变革中,中国企业不仅规模持续扩张,更逐渐展现出成本控制与抗风险能力。尽管行业利润率目前普遍承压,但通过技术升级与国际化战略,它们正在全球化工价值链中争夺更核心的位置。
说化有益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说化有益: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 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778088800@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