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提示
完成工程师认证,即可发布配方
非PLUS会员您暂未开通PLUS会员,请选择您的会员套餐
套餐选择:
特权
支付方式:
支付金额:
说豆
支付金额:
说币
扫码购买使用支付宝APP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剩余时间:
支付金额
¥

磷化液中促进剂的归纳总结(精华) 原创

用户头像
0
+1 取消
0
+1 取消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3.2 磷化促进剂总结
3.2.1 氧化促进剂
NO2-(亚硝酸盐)

特性:最常用的促进剂,常与NO3-配合使用。不稳定,易分解。
使用方式:采用双包装,使用时定量混合,并定期补加。
含量控制:0.1~1.0g/L。含量少则促进作用弱;含量过高,则渣多,膜粗厚且易泛黄。
NO3-(硝酸盐)

特性:常用氧化剂,可直接加入到磷化液中。
含量范围:约0.8~10g/L。
影响:NO3-/PO43-比值越高,磷化膜形成越快,但过高会导致膜泛黄;单一使用会使磷化膜结晶粗大。
ClO3-(氯酸盐)

特性:一般只用于锌系磷化,较稳定,无须经常补加。
使用浓度:0.5%~1.0%。
问题:Cl-有腐蚀性,会使磷化膜产生“白斑”等现象,故不单独使用。
H2O2(过氧化氢)

特性:工业应用中最强的促进剂。
问题:不稳定,易分解,工艺上难以控制,渣多,不常用。
MoO4-(钼酸盐)

特性:较为理想的常温磷化促进剂,有钝化和净化作用。
优点:沉渣少、溶液稳定、使用寿命长、易调整;能迅速形成薄而致密的膜层;可不进行磷化前金属基板的表面调整;直接参与成膜,降低磷化液中有效成分的消耗。
用量:一般为1~4g/L。
硝基化合物

种类:硝基弧、三硝基苯酚、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等。
效果较好的:硝基苯磺酸钠SNBS,控制范围宽、稳定性好。
问题:成本高,溶解度低,不能混入浓缩液中,氧化后产生有色物质,不能单独作用,必须与其他促进剂配合使用。
其它氧化促进剂

硫酸羟胺HAS:能改变磷化膜结构,生成粒状或柱状结构的磷化膜,与其他促进剂起协同促进作用。
吡啶、磺基水杨酸:也可用于磷化加速剂。
淀粉合成促进剂:有报道用淀粉为原料合成促进剂。
总结:硝酸盐形成的晶粒粗大,氯酸盐易产生粉状沉淀,过氧化氢不稳定、工艺难以控制,硝基苯磺酸钠价格较高,故以亚硝酸盐应用最广。但除了钼酸盐外,没有一种氧化剂能单独起作用达到良好的常温磷化效果,因此常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促进剂进行复配使用。

3.2.2 金属离子促进剂
Cu2+(铜离子)

效果:极少量的铜盐会大幅度提高磷化速度,工作中含Cu2+ 0.002%~0.004%时,磷化速度可提高6倍以上。
注意:铜的添加量一定要适度,否则铜膜会代替磷化膜,导致性能下降。
Ni2+(镍离子)

效果:最有效、最常用的磷化促进剂,能加速磷化、细化结晶,提高膜的抗腐蚀能力。
含量控制:不宜过低,否则膜层薄;大量添加并无不良影响,但会增加成本。一般控制Ni2+含量为0.7~5.0g/L。
Mn2+(锰离子)

效果:可以降低磷化处理温度、提高反应速度、降低膜厚,还可降低昂贵的金属镍的用量。
Mn/Ni比值:应在0.5以下。
额外效果:提高基材表面的耐磨损性能。国外大量采用Zn-Ni-Mn磷化体系。
Ca2+(钙离子)

效果:抑制磷化晶体的生长,使其呈短棒状和颗粒状,细化晶粒。
问题:所要求的温度较高,一般不适合于常温磷化。
其它金属离子

钨酸钠:良好的辅助成膜剂,起到细化结晶作用。
Ti离子:有人将其直接加到磷化液中而省去表面调整工序。
稀土元素促进剂:使成膜性能优良。
总结:上述金属离子促进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离子进行复配以获得良好的协同效应,得到性能最佳的磷化膜层。实际应用表明,三阳离子Zn、Ni、Mn磷化体系是最佳的体系之一。
关键词: 磷化促进剂
声明:说化有益·表面处理联盟网专业视角栏目旨在免费为同行提供知识共享和储存,所有文章均由业内专业人士发布(包括转帖),文末都会标注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本站不保证文章等内容的有效性。

知识互通,携手共进,我们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需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也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通过在线咨询进行投诉,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